區塊鏈強勢刷屏,“上市公司+科研機構”合作或將催生應用加速落地
發布日期:2019-10-30
10月24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區塊鏈技術發展現狀和趨勢進行第十八次集體學習,強調要把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明確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著力攻克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
跨部門、跨社會,區塊鏈迎來3.0時代
從技術上看,區塊鏈本質是一種去中心化的數據庫,具有分布式、防篡改、高透明和可追溯的核心優勢,能夠有效解決安全性、可靠性的問題。然而,區塊鏈尚未出現除比特幣之外的其他殺手級應用,主要原因來自于兩個方面,一是區塊鏈性能尚不能滿足大規模交易的需要,技術仍有待完善;二是數字貨幣面臨一系列法律問題、監管問題,目前尚未能形成有效的手段。
“區塊鏈的發展目前正處于從2.0向3.0跨越的歷史階段”,來自廣州大學公共安全智能實驗室的學術帶頭人譚慶豐表示,“區塊鏈3.0是實現跨部門、跨社會的應用,也是真正的區塊鏈應用,這也正是國家致力于發展的方向。”據悉,譚慶豐博士主要從事網絡安全技術研究,在匿名通信、暗網技術、區塊鏈及其應用安全、網絡安全威脅檢測和溯源技術等領域具有多項建樹。
國內區塊鏈研究更偏向于應用層,深耕應用領域的企業或將實現突圍
“區塊鏈可能是中國在互聯網領域取得突圍的一個領域”,來自廣州大學公共安全智能實驗室的學術帶頭人劉祥濤表示。據悉,劉祥濤曾擔任中國電信、中國聯通、順豐速運、國家電網等電子發票系統建設總架構師,長期從事高并發互聯網+云平臺、多源異構大數據融合處理等領域的研究與產業化工作。
劉博士表示,中國具有龐大的人口基數,微信、支付寶等移動支付手段處于全球領先地位,這為我國探索區塊鏈應用形成了巨大的應用基礎,另一方面,我們互聯網企業處于全球領先地位,全國范圍內區塊鏈相關企業眾多,更容易在技術應用層面實現突破。
在被問及區塊鏈未來發展時,劉博士表示,區塊鏈的發展是一項長期、需要多行業融合的過程,“區塊鏈+”的場景應用,尚需要眾多科研機構、企業科研人員共同努力實現。廣州大學與上市公司浩云科技共建的公共安全智能實驗室有相關區塊鏈技術,或將成為“區塊鏈+”應用的重要探索地。
據悉,浩云科技一直致力于智慧物聯管理平臺的研究,自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領域均具有強大的技術積累。其業務主要集中在智慧司法、公共安全、金融安防等領域,也是國家提倡實現區塊鏈應用的領域。
雙方共建的公共安全智能實驗室主要側重于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領域的研究,其學術帶頭人在國家監管、區塊鏈安全運營具有多項研究成果,參與了多項行業標準的制定。浩云科技在公共安全、司法、金融安全等領域具有多年實踐經驗,雙方合作將有效推動區塊鏈在公共安全、智慧司法、金融安防、電力物聯網等領域實現應用。
“與浩云科技的合作,我們更看重的是其在物聯網、智慧物聯上的應用落地,這將為我們推進區塊鏈應用提供重要支撐。未來我們雙方將共同探索,爭取在電力、司法等領域盡快實現區塊鏈的應用”,劉博士表示。
在被問及此次宏觀政策對區塊鏈的影響時,劉祥濤表示,從政策上來看,國家并不支持區塊鏈應用于比特幣,而是由國家發行統一電子貨幣。但是很明顯,國家對于區塊鏈應用于物聯網、金融、版權、教育、司法等領域,是積極鼓勵和支持的,雖然目前國內“區塊鏈+”的應用場景尚不成熟,但可以預見的是,在國內幾百家公司和眾多科研院所的共同努力下,區塊鏈走進民生領域只是時間問題。